2025-10-28 17:25:38
2014 年高考三轮复习提高法
一、第一轮复习(8 月至次年 1 月中旬)基础能力过关阶段
一边是高中三年课程的回顾,一边是知识遗漏的查找,这也是为高考总复 习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的时期。
高考是考3年的内容,高一高二有可能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其中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 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把基础做好的话,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所以必须把这两年 的基础知识补上,避免高考时这些知识变成失分点,如果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找漏洞,效果不仅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时间,以致信心受挫,甚至放弃努力了。这是学习中最可怕的现象。我们做题不贵“ 多”而贵“精”。应该做囊括高考的重点、难点、考点的题和通过对照老师讲的具体内容检测出漏洞。
如果学生基础没有掌握牢固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第一轮的思想去备考。因为高考基础及中等难度的分数比例非常之高,抓好基础将能获取更多的分数。
第一轮复习要点:一是复习不是上新课,要想方设法从学过的知识中找出不会的;二是以课本为主,透彻掌握基础知识;三是重心前移,课后作业课前做;四是建好错题宝典,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滚动,防止前学后忘,边学边忘。
二、第二轮复习(1 月中旬至 3 月底)综合能力突破阶段
1.进行典型题训练 ,提升实战能力 。高考黄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题法则 ,其 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把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就会很轻松。不只是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内容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如“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这是关于诚信的 比喻,那我们就可以借鉴一下,仿造句子。学习就是一个由模仿到驾驭的过程,我们在借鉴别人精彩点的同时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使我们成为一个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行专项训练。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我们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暂时性的遗忘。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要通过典型题巩固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当遇到舌尖现象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有助于知识的回忆。
3.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 迅速做题技巧训练)。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联,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入手点,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维步骤,才能在考场上 适应任何题,立于不败之地。
4.第二轮复习中,备考方法不外乎是题海战术+课本反复查看。一是归 类解答,或归纳之前错误的的题型;二是构建类型模型( 以典型题为原形),网络化知识体系。基础掌握比较扎实的同学,可以利用套题演练、类型归纳来总结和提高自己做题的精确度和速度,这时候往往是思维的比拼,而不是“ 努力 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对于会做但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 ,可以通过长时间的 做套题,或者想办法耗尽精力后( 如长跑后、冲刺跑后),再做卷子或压缩做题时间,以训练考场状态。
三、第三轮复习(4 月初至 5 月底)应用能力提高阶段
1.检验复习,强化模拟,把会的变成对的。在这最后的阶段主要是通过做高考真题,准确把握高考的出题方向,并注意训练规范的答案,以便在高考时能把答案做到规范、简练。
2.加强变式题的训练和监督。
3.树立正确的高考目标,调整心理状态。
四、考前调试(考前—周)
到了考前一周,尽量调整好心态上考场。平时不要钻牛角尖,以看题思考为主,切忌全力攻克陌生的超难题。应以回顾为主,课本知识点有无遗忘,平时常做题型熟悉与否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自信心最为重要。
(2013 -06 - 12 17:32:31)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