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2 17:38:44
鲁迅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当今世界现代文明都把一个国家儿童文学系统工程的建设,包括教学、出版状况,视为这个国家国力强弱、现代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拥有3亿多名少年儿童这样一个巨大接受群体的文学门类,其教学研究、理论批评理当得到有关方面重视。
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1%,人均图书阅读量均有增长。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人均10.68本。面对不断增加的儿童读物阅读量,我国的儿童文学发展现状又如何呢?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儿童文学仍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出版社争抢一流作家资源;同质化、平庸化问题严重;作品缺乏个性化艺术风格。”日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呼吁,我们社会应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当前我国儿童文学中的同质化平庸化问题严重
中国青年报:据您的长期研究和观察,我国当前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怎么样?
王泉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正处在最好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推广中来,其中70后、80后新一代作家已成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出版大国。
据统计,目前国内专业少年儿童读物出版社有34家,另外,还有520多家其他类型的出版社也在从事少儿读物出版业务。截至目前,我国少儿图书年出版品种已由过去的200多种发展到1万多种,年总印数由过去的3000万册发展到6亿多册,优秀少儿图书的重版率达50%以上。当然,我国的儿童文学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都有哪些问题?
王泉根:由于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资源有限,许多出版社争抢一流作家的情况经常出现,导致重复出版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某些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市面上经常会有多个不同版本;不同出版社还会将同一作家的中短篇作品重新组合出版。这些书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
另外,当前我国儿童文学中的同质化、平庸化问题严重,这个问题尤其体现在一些注水速成的类型化作品上。一般当一本书畅销后,大家都千方百计地想和它拉上关系,跟风出版。拿《哈利·波特》来说,它在中国火了以后,许多作家纷纷开始写关于女巫、魔幻的故事,出版社还经常将这些作品标榜为“中国的《哈利·波特》”,有些书的封面设计有意模仿原版《哈利·波特》。这样的跟风行为在儿童文学领域值得警惕。
中国青年报:您是说我们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品还缺点“文化”?
王泉根:不止文化,还缺个性化艺术风格。我们现在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和叙述上惊人地相似,甚至陷入了某种套路,不管是人物塑造,还是故事情节都很老套,缺失“自己的美学”。
就拿内容来说,现在大量儿童文学作品都在关注都市少年儿童生活,关注农村和底层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还不够多。实际上,农村留守儿童和底层孩子的生存、身心问题已成我们当下社会都应关注的大问题,值得挖掘的东西非常多,这方面的好作品对社会的现实意义非常大。
中国青年报: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对我们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泉根:儿童文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凝聚起上代与下代、人类与社会、人生与人心之间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艺术的形象化途径,在民族下一代心里打下坚实的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人性基础。这个社会如果缺失儿童文学,缺失了富有童心善心慧心的人,那将会充满灰色和黑色,变得不堪入目,以致社会秩序紊乱。
中国青年报:您曾说,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儿童看的。为什么这么说?
王泉根:儿童文学是写给所有拥有童心的人看的。谁最具童心?首先当然是儿童,这是儿童文学的接受主体;其次,是守护童心的人,即与儿童成长相关的工作者,包括父母、教师、作家、编辑等一切培养儿童、为儿童服务的人;最后,儿童文学是写给回归童心的人看的,即那些渴望从儿童文学中寻找生命安抚,寻找诗意的精神家园的人。
儿童文学从本质上是与生命、自然、原始思维、人性的善和美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儿童文学“看扁了”。儿童文学也可以有思想、很感人,而且好作品必须如此。
中国有数千种刊物,却没有一家儿童文学理论刊物,仅有的一家儿童文学研究刊物——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的《儿童文学研究》季刊,早在2000年就停刊了。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建设好儿童文学这一学科?
王泉根: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体制问题。现在儿童文学学科在高校学科设置中长期没地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实施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取消了本来是二级学科的“儿童文学”。现在的儿童文学学科被勉强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二级学科下面,成为三级学科。由于是三级学科,高校开不开这个课都无所谓,即使开课,也是属于任意选修的课程,更别提成立儿童文学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了。
中国青年报: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王泉根:最直接的后果是,现在全国99%的中小学语文老师与幼儿园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教学或业务培训。由于这些老师缺乏儿童文学知识结构,不知道儿童文学为何物,更谈不上向学生推荐、导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了。同时,由于不懂得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与儿童接受心理,在面对语文课本中大量的童话、寓言、小说、科幻等儿童文学作品时,大部分老师都束手无策,将最能激发孩子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的儿童文学作品讲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这就导致当下中小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越来越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越来越多。
在2003年与2007年,曾有政协委员两次向全国“两会”提案希望教育部恢复儿童文学作为二级学科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下文。
中国青年报:想让儿童文学这一学科走出困顿,我们该怎么做?
王泉根:鲁迅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当今世界现代文明都把一个国家儿童文学系统工程的建设,包括教学、出版状况,视为这个国家国力强弱、现代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拥有3亿多名少年儿童这样一个巨大接受群体的文学门类,其教学研究、理论批评理当得到有关方面重视。据我所知,目前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初等教育系,已将儿童文学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课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全国师范类高校都应学习推广。
兰州成功学校
河西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