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中体现了生命价值(雷义)

2012-03-14 17:14:21

目前,我国推进新课程实验在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新课程进行了解读,本文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对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理念等进行分析,以便对新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共识。西方国家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教育界提倡一种“余裕教育”,试图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热爱生命是“余裕教育”的主题。我国台湾学者孙效智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是指“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一种有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国内也有人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基础教育对生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价值,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来分析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一、课程目标体现了生命的整体性与独特性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力、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所以,教育不仅应该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应该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的自由发展。简言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完整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要关注科学,而且要重视人文。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睿智的思想家已经开始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有些学者甚至把这种状况看成是现代文明所受到的最严重的威胁。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对某高校学生伤熊事件曾撰文指出:我们的教育中缺乏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张扬。即使在人文教育的院校里,学生所学到的,大多是不见“人”在其中的、被高度抽象的社会、法律、经济和文化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程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这种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协调统一”。

 

过去,我们虽然也很重视情感因素,但更多的是把情感作为催化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而没有把情感看成是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新课程中把情感与认知目标并列提出,反映出新课程改革关注全人发展、关注生命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内容体现了生命的现实性与体验性

 

生命是现实的,关注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必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当下生活。只有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才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盼。同时,生命又是体验的,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没有体验,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了人的生命。

 

长期以来,学校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注重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生所学习的大多是远离自己经验的“书本知识”,是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科学世界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制约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了新课程对生命生长规律的关照。
生命是情感的生命、意义的生命、价值的生命,而情感、意义、价值不是仅靠说教就可以很好地传授的。在这些方面,通常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言行,以自己的心灵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才会对他们的真诚,回报以同情、关心、信任、体贴和帮助;才会温暖他们那更需要关爱的心灵,并在他们身上培育出爱的胚芽。以往的教育中教师也讲授一些有关生命价值、意义等的知识,但一方面由于这些知识过于空洞,另一方面,更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行动无意中向学生表达了对生命的轻视,以至所有的说教都成为泡沫。

 

三、课程实施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自由是人的生命发展的必备的前提条件,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自由生命的本性。人的创造才能的发挥程度,有赖于人的自由和自主空间的大小。新课程实施中的缔造价值取向,特别关注师生对课程的主动建构问题。强调师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仅是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即研究者”,“教材是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的课程理念,是生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在课程实施中的反映,使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课程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教师被动“教书”、学生机械背诵教材的状况,为师生创造性建构课程、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课程评价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生成性

 

生命的个体形式是具体的、独特的、丰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即生命具有多样性,这也是生命生成性的必然结果。教育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个性,帮助他张扬生命个性美。为此,应建立全面的、个性化的评价标准。确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为生命的成长构建良好的环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全面性、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与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及注重过程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体现了生命的整体性与独特性,而且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生成性,有利于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

联系方式

兰州成功学校

地址:兰州市东岗东路向东3公里马家梁开发区
电话:0931-4909588(总校办)4909595/13993124587(理科一校)4909167/18394154186(理科二校) 4546266/13993129574(高考文科分校)4909586/13893695368(成功高中)4909596/18919061438(成功初中)13919269314(中考复读一校)13893113682(中考复读二校)18194193046(中考复读三校)18794839895(中考复读四校)18394172214(中考复读五校)18298400168(中考复读六校)13139262787(小学)

河西成功学校

地址:武威市凉州区西二环路
电话:0935-6117988
兰州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