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2021-01-25 09:42:48

选择成功,走向成功!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使 命:
让每一位愿学乐学的同学
教育教学成绩取得实质性突破。

愿 景:
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价值观:
民主,进取,成功!

成功学校志存高远,致力于破解”中等生成绩突破”难题,在“中等生”突破上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现将集结如下,以飨读者!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成功学校中等生教育教学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二十年来,成功学校深耕于中小学基础教育,长期致力于中等生和优等生成绩突破超越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术氛围浓郁,研究成果丰硕,在基础教育领域享有盛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研究型学校。
  在成功学校,中等生超过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对中等生的习性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是成功教育教学教研的重心所在。对于绝大多数未成年的中等生来说,无论中上、中等还是中下等,其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意志力、自控力不强,大都缺乏可持续性,前学后忘,边学边忘,记得慢忘得快;不愿主动动脑筋,单独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一推一动,不推不动,自控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不强;线下授课效果好于线上授课,群集学习效果好于单独学习,讨论启发式学习好于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好于缺乏目的随心所欲的学习,等等。针对这些特性,成功学校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已经找出了让中等生成绩突破超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全体成功人正在努力奋斗,让越来越多的中等生和优等生突破超越自己,成人成才,提高他们的家庭幸福指数,深层次体现成功学校的社会存在价值,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抓住关键 突出特色

成功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名誉校长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成功学校办学二十年的经验,集团领导总结得十分到位。我的理解是:抓住关键,突出特色,把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发挥到极致,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骄人成绩,把社会美誉度提高到令人艳羡的程度,同时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新鲜的经验,为践行素质教育趟出一条可以验证的广阔道路。

  一、面向实际,不好高骛远。民办学校普遍受到生存危机的困扰,前面有公办学校的高墙围堵,后面有民办学校的竞争挤压,如何破解生源问题,成了头等大事。成功二十年的经验探索,走过了一条十分艰辛的路程,从"兜底教育"到"高价学生引领",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始终走不出一条可持续、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快速发展之路。在总结和推行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困惑。面对80%的中等生的窘境,才痛下决心,面向实际,把中等生转优率作为破解目标,牵住牛鼻子,成功发展豁然开朗!

  二、集中精力,定向爆破。问题找到了,目标定准了,就攥紧拳头,用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攻坚破难。既不和公办品牌学校比肩,也不和个别民办学校比高,而是扎扎实实咬住中等生转优率不放松,以时间换效率,以制度作保障,持之以恒,终获大胜。

  三、恪守宗旨,目不旁视,心不浮躁,行不改样。成功办学宗旨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正好契合党的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把它导入成功中等生转优率时,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以师生共同动脑筋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时间意识为引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自主学习自信心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德育优先,各方配合。针对中等生普遍存在的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和吃苦精神、学习方法不当、家庭环境较差等问题,各学科把德育放在首位,并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配合,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尊重现实,用新的教学架构为中等生转优率提供制度保障。班主任的复式配制,线上教育的无缝衔接,教育效果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的全员覆盖,学校管理的各方配合等等,形成一班领导,一个目标,一套制度,一个体系,合力共振,假以时日,效益自然凸显。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寒假线上授课—小组学习

  当然还可以总结出若干条,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多措并举,同向发力,终于走出了一条中等生转优的康庄大道,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称赞,为千千万万学子和家庭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信心。也让成功人品尝到了生存的意义和奋斗的价值。我们的辛劳付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大批学子涌入成功学校,面对此情此景,兴奋、感动、欣慰之情,便油然而生。

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成功永远在路上!

  吴辰旭,1940年9月6日出生于甘肃临洮辛店镇,祖籍山西万荣,196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甘肃日报高级记者至退休,后来又被返聘为甘肃经济报社常务副总编。曾为甘肃青年诗歌学会首任会长、甘肃省新闻系统高职评委、甘肃省优专家及国家津贴七人评委之一,现为成功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名誉校长,成功文化集团高级顾问。除用真名外,曾以东方亮、寇添吾、虞伏虎、方明等笔名,发表诗歌、诗论、杂文、评论等诸多作品,已出版《鸿爪集》《温柔的力量》等著作十一部,有<吴辰旭文集>12卷行世。

成功永远在路上
——牢记使命,志在成功!

成功学校教学校长 任玉玲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客观上说,莘莘学子大多数都是中等生,中等生的成长是社会最大的关注点。成功学校以突破中等生成绩为使命,体现的是严肃的社会责任,也体现的是不凡的教育理念。
  中等生主观上愿学乐学,只要在老师或家长的严格管理或严盯紧抠下,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中等生资质一般,理解力、专注力、意志力、自控力都不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功学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表明:大多数中等生在群体学习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成功学校重心前移的教学理念正是高度重视中等生,立志让中等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取得最好的成绩的体现。课前老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借助教材认真自学,这些内容有些经过自己的思考能够掌握,有些自己解决不了,在预习中把不会的问题找出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经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指导,解决课前找到的问题。为了高效,避免独自学习的弊端,各科老师都建立了学习小组,少则四人,多则六人,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沟通贯穿始终。集体学习,不仅解决了自己问题的收获感,还有帮助了同学的成就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带着问题进课堂,目标很明确,无论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都处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加之有同学老师的监督,每位同学都不可能游离于学习氛围外。

  中等生前学后忘,边学边忘是常态,于是加大反复滚动力度,采取小循环与大循环交替进行的方式,练反复,反复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新的问题不断暴露,尤其假期,离开了群体学习,离开了严格管理,假期出现中等生成绩断崖式下滑的瓶颈。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结论:让个体学习变为群体学习,即将教室搬到家里,组成无数个小教室,开启新的假期学习模式,变线上为线下,变个体为群体,交流沟通,生生互助,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新学期充电,赋能。同样的假期,不一样的收获,这就是成功。

【辛丑年 · 贺新春系列之一】成功有大爱,创新无止境!

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创新进取,志在成功!

  任玉玲,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学成绩突出,爱生如子,深得学生喜爱。在成功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善于思考,潜心研究,是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落实、创新、完善、推广的主要成员之一,坚定不移的走教改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发表教学及管理论文数篇,被评为兰州市优秀教师、兰州市民办教育优秀校长。现任成功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教学校长、行政会议召集人。

最新文章

联系方式

兰州成功学校

地址:兰州市东岗东路向东3公里马家梁开发区
联系电话:总校:0931-4909588;小学:13619393009 13993170345;初中:0931-4909596 18919061438;高中:0931-4909599;高一:18368911752;高二:18719813439;高三:18368911752;职普融通:18194241715。
兰州成功高考复读新校区:李老师:189 9318 8317;高老师:138 9369 5368;汪老师:130 8879 3818;王老师:182 9312 1783;李老师:189 0938 3399;刘老师:177 9757 9777。
兰州成功中考复读一校:13919269314 0931-8310395;二校:15009347016 0931-8327196;三校:18393350584 18719856165;五校:18794756190 0931-8371852;六校:18298400168 0931-8323250;七校:13993103039。
兰州新区成功学校咨询电话办公室:0931—8320998;小学:18809468996;初中:13919312342;高中:18193872557。

河西成功学校

地址:武威市凉州区西二环路
河西成功学校咨询电话办公室:0935-6117988、6116799;小学:13993170345;初中:18194193046;高中:13679365955;职普融通:19993556608 13679365955 13893545232 13993555045;高考复读(武威):1391997739215209308606
兰州成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