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
热播剧《小欢喜》里三位妈妈教育风格迥异。
方一凡的妈妈动不动对孩子大喊大叫:
“他不是我儿子,他是我祖宗!”
“明天起我就烧柱香给他,以后每天烧柱香给他!”
“学习学习不行,打架打架门清!”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越是吼,孩子越是不听话。
英子的妈妈把女儿当成自己的一切,高压管理。
温柔胁迫。
英子却觉得压抑,考试跌到了第二名被母亲批评。
心情不好,跑到天文馆惆怅:“成绩要是下次追不上来呢?”。
刘静说:“那就不追。谁规定的,你次次都得名列前茅呢。”
刘静是3位母亲中唯一能接受现实的人,她能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不会说“高三了,不适合常常跑来天文馆”,
而是告诉她,“我觉得你有思想,有勇气,阿姨要是有你这一半就好了”。
“有些事儿,宇宙教不了你,但是时间可以”。
也只有刘静能说出这些话,平和坚定,心中装着宇宙,用广阔的视角跟孩子交流,真诚的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
2
请不要在他人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四等》里的母亲。
俊浩是一名11岁学生,热爱游泳。
喜欢追逐光打在水池中的样子。
“看到阳光的话,感觉这就是宇宙之手,会接收宇宙之气产生力量。”
妈妈对儿子的爱好大加培养,但俊浩无论多么努力,却总只是在比赛中得第四名。
母亲大失所望,但俊浩却毫不在意。
和小伙伴坐在一起嬉笑聊天,只享受游泳比赛的过程,并不在意名次。
母亲怒不可揭,给他找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教练,让儿子必夺金牌。
但教练非常严格,达不到要求拿起东西就打。
泳池边回荡着俊浩的哭喊。
打骂虽然明显提高了训练成绩,但却让俊浩因恐惧一度想放弃游泳。
教练沿用了自己曾经痛恨的方式——暴力。
只是现在身份转换:曾经他是挨打者,现在是施暴者。
关键是孩子他*的态度,知道孩子的成绩是用挨打训练出来的,却狠心不理。
直到有一次,俊浩再也受不了,跑到家里,说放弃游泳。
妈妈上去就是一巴掌。
她接受不了孩子名次第四,一心要求儿子考取第一!
真是一部戳中内心的电影,原来中韩两国的教育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追求名次的!
妈妈们的崩溃和“关心则乱”,也是因为竞争排名。韩剧《天空之城》更是把家长间的竞争描写的淋漓尽致。
3
正确的看待竞争与成绩排名
这让我不禁想起第一名的悲剧,很多清华北大等985高校每年因成绩下滑跳楼的学生很多,从小得第一名是件好事吗?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常常考取班级第一名,但却没有养成随和、平易近人的性格。
目无一切,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源于错误的自我认知,却无人纠正)
一旦成绩滑落第二,心里就接受不了。
表现就是会焦虑,失眠,自责自己对不起父母,心理负担特别重。
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名次的在意上,每日惶恐不安,不停的自责和否定自己,成绩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找不到自己的过程。
很迷茫,很痛苦。
在没有心理辅导和干预指导下,很难自我调整。
中考后升高中,我清楚的记得,高一班里好几个人都曾是地方上的第一名。
但到了县城跟不上课程进度,或调整不了心理落差,内心苦闷,也没人关心,常常趴在桌子上睡觉。
等到高考的时候,这几个地方上的第一名竟然落榜了。
可见心理上落差和挫败感对人的打击是很大的。
如果把名次看的特别重,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扭转错误的认知,真的影响学业前程。
还有很多学生,把成绩和排名看成是自己价值的全部,这很容易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当今国情下,竞争是很激烈,排名也客观存在。
但希望家长和学生明白,成绩只是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不代表一个人价值的全部。
第一名只有一个,第二名也只有一个,最后一名和倒数第二名也一定要有人来承担。
如果父母强行要求孩子考第一,或者把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当做竞争筹码,很可能会像电影《四等》里的教练那样,原本有天赋和兴趣的人,变得对兴趣爱好产生深深的厌恶。
刘静妈妈能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四等》里俊浩的妈妈就接受不了孩子目前的样子,导致俊浩厌学,季洋洋和父母和解。
所以,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每个人更要接纳自己,不苛责自己。
有时做第二名,或做一个给别人鼓掌的人,也是一种价值呀。
咨询电话:
学校办公室:0935-6116799 6117988
包校长电话:15101379293
高一年级:13884080796
高二年级:13519356353、13884099012
高三年级:13893545232、13679365955
初中分校校长电话:13389331592
初一年级:18193556007
初二年级:18193559094
初三年级:13884090934
小学:13150158006
学校地址:武威市西二环北路(市农机什字向北200米)市内乘1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